繼電保護原理
特高壓電力旗下的繼電保護測試儀可以幫助眾多電力工作者更加方便的進行各類電力測試。
當電力系統中的動力元件(如發電機、線路等)或電力系統本身發生故障危及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時,可及時向運行人員發出警告信號或直接發出對受控斷路器的跳閘命令 為阻止這些事件而開發的自動化措施和設備。實現這種自動化措施的成套設備一般稱為繼電保護裝置。
繼電保護原理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具有正確區分被保護元件是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還是發生故障、是保護區內故障還是區外故障的功能。為了實現這一功能,需要根據電力系統故障前后電氣物理量變化的特點來構建保護裝置。
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工頻電量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a、當電流增大時,故障點與電源之間的電氣設備和輸電線路上的電流將從負載電流增大到大大超過發生短路時的負載電流。
b、電壓降 當發生相間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時,系統各點的相間電壓或相電壓值下降,越接近短路點,降低電壓。
c、電流和電壓之間的相位角發生變化。正常運行時,電流與電壓的相位角為負載的功率因數角,一般為20°左右。三相短路時,電流與電壓的相位角由線路決定阻抗角一般為60°~85°,電流與電壓的相位角為180°+(60°~85° ) 反方向三相短路保護時。
d、測得的阻抗發生變化。被測阻抗是測量點(保護安裝位置)處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正常運行時,測得的阻抗為負載阻抗;在金屬短路的情況下,測得的阻抗變為線路阻抗。故障發生后,實測阻抗顯著降低,而阻抗角增大。
當發生不對稱短路時,會出現相序分量。
例如,兩相和單相接地短路時,會出現負序電流和負序電壓分量;單相接地時,會出現負序和零序電流電壓分量。這些組件在正常操作期間不會出現。利用短路故障期間電量的變化,可以構建各種繼電保護原理。
此外,除上述反映工頻電量的保護外,還有反映非工頻電量的保護,如氣體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