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破乳性能測試的重要性
乳化是一種液體緊密分散在另一種液體中形成乳液的現象。它是兩種液體的混合物,而不是相互溶解。
破乳是從乳狀物質中分離兩種液體的過程。潤滑油的破乳性是指油液遇水不乳化,或雖已乳化,但靜置后能迅速分離油水的性能。兩種液體能否形成穩定的乳液取決于兩種液體之間的界面張力。由于界面張力的存在,分散相總是傾向于減小兩種液體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降低體系的表面能,即分散相總是傾向于將小液滴與大液滴合并,從而降低總液滴的面積。, 乳化狀態隨后被破壞。界面張力越大,這種趨勢越強,
潤滑油和水之間的界面張力隨潤滑油的成分而變化。深度精煉的基礎油與一些精煉油和水的界面張力相當大,不會形成穩定的乳液。但如果潤滑油基礎油的精煉深度不夠,其破乳性就會很差,特別是潤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質,如清凈劑、分散劑、油性劑、極壓劑、膠質、瀝青質等。還有灰塵顆粒等,它們是一些親油性和親水性的物質,它們吸附在油水表面,使油水之間的界面張力降低,形成穩定的乳液。因此,在選擇這些添加劑時,
對于循環系統中使用的工業潤滑油,如液壓油、齒輪油、汽輪機油、油膜軸承油等,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冷卻水、蒸汽,甚至乳化液。這就要求這些油類與油箱內的油水分離能夠快速(根據油箱容量,一般需要6-30min分離),混合水從油箱底部排出,從而便于油的循環利用,保持良好的潤滑。一般潤滑油在60℃左右有空氣,與水混合時,不僅容易氧化乳化,降低潤滑性能,而且會產生可溶性油泥,受熱會產生不溶性油泥,大大增加流體粘度。造成潤滑系統堵塞和機械故障。因此,必須處理好基礎油的精煉深度以及所用添加劑與其破乳劑的關系。在調配、使用、儲存、儲存過程中,也必須避免雜質的混入和污染。否則,如果形成乳化液,不僅會降低潤滑性能,損壞機器部件,還容易形成油泥。另外,隨著時間的增加,油品的氧化、酸度的增加、雜質的混入都會使破乳性變差,用戶必須及時處理或更換。